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稳定大宗消费、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…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”作为2023年工作重点,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。
客观而言,当前我国扩大需求存在某些制约:从供给侧看,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,个性化、多样化消费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;从需求侧看,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,加之受疫情等影响,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、预期下降,存在不敢消费、不便消费的心理。着力扩大有效需求,必须“两头发力”化解这些难题。
去年以来,我省促消费新政迭出——省发改委和省商务厅打响“第一枪”,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》,从汽车、餐饮、住房、家具家电等方面推出15条举措。2022年12月以来,国家优化调整防疫政策,各行业稳定回归常态;我省又出台被称为“稳增长20条”的一揽子举措;在省级层面政策推动下,各市州相继推出“具体而微”的“促销”举措;在这样的背景下,经营主体也闻风而动、彼此呼应,市场回暖亮点频现。事实证明,足够有力的杠杆,能够撬动强大的消费弹性。
“腰包鼓了,消费才有动力。”着力扩大有效需求,一端是激发需求,加强供给;一端是增加收入,消除隐忧。收入的前提是就业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,今年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。达到这一目标,在城市,或应想办法开发新业态中的就业空间,鼓励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;在农村,则应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把农民带入市场大循环,让他们的资源和劳动实现增值。
消除隐忧,指的是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。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也作出了重要部署:如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,解决好新市民、青年人等住房问题;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;加强养老服务保障,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等。住房、医疗、养老、育儿等诸方面的“防火墙”越坚固,人们消费的能力、欲望就越强劲。
总体来讲,有效打通消费堵点,短期内拉动居民收入增长、让老百姓“有钱花”,中长期要在着眼提高民生保障、让老百姓“敢花钱”的同时,加大新型和高质量服务消费供给,扩展消费空间,让老百姓兜里的钱“有地方花”。如此,便能按下“扩内需、促消费”加速键。
(文/朱永华)